第九十六章河间之难 (第2/2页)
似乎是一片汪洋之中的小岛屿而已。仅仅能点缀而已。
而百姓就聚集在这些地方,数十上百人聚集之一起,衣衫褴褛,看情形根本不像人,反而像鬼。
这些人还不算最惨的。最惨的就在水中。
何夕虽然动作够快了。但是奈何这个时代行动效率就是这么高,何夕能在发洪水之后,一个月之内,大部分进入灾区。已经算快了。但是对于人来说,泡在水中,几个时辰就足够要命了。
即便是侥幸在高处,没有被淹死,十几天也够饿死了。
如果冒险在水中找吃的,再加上吃生水。瘟疫也足够要命了。
总之,何夕来到的时候,河间已经死了一茬人了。
而今能坚持下来的,都是幸运儿。那些不幸运的人在什么地方?
在水中,各种各样漂浮着,人死后,是什么样子的?何夕之前没有关注过,但是仅仅这一路,就已经看饱了。刚刚看到的时候,还恶心呕吐,毕竟这尸体很多都是残缺不全,再加上膨胀,简直是面目全非。恶心之极。
但是时间长了,何夕都习惯了。
同时也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残酷,与生命的脆弱。
这个时候,何夕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时代一些人,甘心做奴隶,当奴才的想法。
这一次天灾算大吗?大抵是算的。但是何夕心中可不记得,洪武年间有什么重大天灾的记载。真正说天灾频繁的,是崇祯年间。而不记载,不意味着这种天灾不存在。而是,太寻常了。不值得浓墨重彩的记录。
而今这种不值得多加笔墨天灾,就已经凄惨成这个样子了,那种需要浓墨重彩的记录的天灾,已经是什么样子?
何夕都不敢相信。
这在人的生存,得不到保证的时候,说任何尊严,自尊,都是相当可笑的事情。做为狗而活着,与作为人死去。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,而不真正事到临头,每一个的选择都未必是真的。而死亡却是真的。
大明表面的繁华,说以亿万计的货币,让何夕忘记了。其实大明还有另外一面。
真实且残酷的一面,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都挣扎在死亡线,没有天灾人祸,勉强能活,一旦有天灾人祸,就是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
儒家很多士大夫,至死不渝对抗何夕。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,大明百姓生存条件之薄弱,稍稍有一点折腾,就活不下去,天灾不可避免,但是人祸却可以少来。
变法这种从朝廷体制上大变动,对上面人来说,是理念上的问题,对百姓来说,就是生死之间的问题了。
但是何夕今日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。
这样的日子,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,需要天下百姓再过六百年,何夕就觉得揪心之痛。即便为了天下百姓,何夕就不觉得自己做的错,他只觉得自己做的太慢了。
河间府的情况,远远超过了何夕的预计。
何夕很多计划,根本没有来得及实行,也没有办法实行了。
整个河间府,也就几座县城,还有大量百姓,这要归功于各县城的城墙,他们在洪水之中保护了百姓,只是这洪水,不知道多少时间才能退去。而面对着样天地之威,人的力量很薄弱的。何夕虽然知道,葛天工与申国公,已经动用所有的资源,来疏浚河道。这让洪水排的快一些。
但是这快一些,也是以月为单位的。
何夕现在只有两个选择,第一个选择,就是将粮食运输到各县,将百姓聚集到各县,让百姓在城中吃上几个月的救济粮,第二个选择,就是何夕筹划的以工代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