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九十四章 骑马射箭 (第1/2页)
皇太后阻止了苏培盛继续查。
因为,继续查下去,纯元皇后的事,也瞒不住了。
雍正让彻查后宫的事,算是被打断了。
不过,苏培盛奉命彻查,还是让皇后和华妃收敛很多,短时间不敢再肆意妄为。
另外,年羹尧也传信给华妃,让华妃仔细伺候皇上,不能越矩。华妃也不敢再蛮横无理,胡作非为。
芳贵人小产,雍正还是多去了几次碎玉轩。
赏赐了不少东西,算是补偿。
后宫不是只有芳贵人怀孕。
几个月后,曹琴默生下了一个女孩,取名温宜。
后宫争宠激烈,曹琴默也是背靠华妃,才生下这个孩子。要不然,很可能被皇宫这个‘打胎队长’打了。
不过由于胎位不正,险些搭上曹琴默的性命。
后宫的嫔妃,虽然衣食无忧,但‘利剑’悬在头顶,随时都会丢了性命,心里压力太大。
没进宫的,想要进宫,进宫后,才知后悔。
雍正也去看了几次。
曹琴默的长相、性格,雍正都不喜欢。
不过,赏赐不会少。
也许曹琴默要是再好看点,华妃也不让曹琴默怀孕了。
华妃还趁机邀宠。
雍正看华妃虽然年纪不小,但保养的不错,也就宠幸了几次。
华妃的小厨房,也是费了心思的,厨子很不错。
雍正吃着也舒坦。
转眼雍正登基半年过去。
雍正去后宫的次数,屈指可数。
一方面雍正不想去,一方面需要调养身体。
欣常在没有怀孕,因为雍正没有让她侍寝。
雍正登基时,年纪四十五岁。
这么大年纪,加上长期劳累、女人众多,身体早就空虚,千疮百孔。
之所以,还能宠幸后宫,是因为,吃的补品多,勉强一用。
这半年,雍正处理政事时间,不多也不算少。
翰林院的那三十人,不断动态变化。
有才能的留下,无用之人被赶走。
继续招人,继续淘汰。
雍正这里,给了真正有才能的人机会。
做得好,雍正记在心里,迟早委以重任。
人数已经不是三十人,而是五十人。
这五十人,雍正让他们看奏折,提建议,辅助处理朝政,保证政务能快速处理。
有几十人帮忙,雍正的工作量大大降低。
恩科也举办了。
但出了意外,考题泄露了。
泄题者是主考官之一,礼部侍郎刘碧。
知道考题的人:雍正,主考官朱轼和刘碧。
隆科多带头,一群人找刘碧买考题。为啥买,就不知道了。
刘碧为了钱财,把考题卖了。
四五十考生都提前买了考题。
主考官朱轼及时发现情况,并和雍正商量,急忙更换考题,免了一场风波。
不过事后,泄露考题的刘碧等官员,雍正没有放过,直接抄家流放。
买到假考题的考生,进了考场发现被骗,出去后,立马报复刘碧。
这乱七八糟的事,雍正并不想放在心上,让手下处理就行。
“科举是大事,容不得半点马虎,查,给朕仔细查,涉事人员一个都不能放过。”雍正吩咐夏刈。
“皇上,带头买题之人是隆科多。”
“隆科多?哼,依法严办!”雍正没有因为是隆科多就手下留情。
现在的雍正,不需要顾及、忌惮任何人。
之前雍正求稳,不敢轻举妄动。任何事,都是谋而后动,力求稳妥。
他这种办事风格,应该是当王爷的时候,形成的习惯,算是谨小慎微了。
现在,都是一国之君了,还需要小心翼翼的?
施政应该如履薄冰,不盲目冒进。这是对的。
但对付朝臣,完全没必要小心。
左右不过几个臣子。想上位的人,多的是,谁不听话,谁敢胡乱,就干谁。
而且雍正一个人,就能摆平任何事。
雍正有什么可怕的?
什么都不怕!
想做什么就做,不需要考虑太多。
“遵旨!”夏刈急忙去抓隆科多。
抓隆科多啊!
除了雍正,没人觉得是小事。
没多长时间。
皇太后找雍正求情。
《甄嬛传》中,隆科多和皇太后有私情。
“看在皇额娘的面子上,这次就不深究了。”雍正还是要给皇太后面子。
雍正不怕任何人,但也不是要跟所有人关系搞差。
“多谢皇上。”皇太后对雍正有些刮目相看。
雍正似乎有什么依仗,对于手握重兵的年羹尧,大权在握的隆科多,雍正想训斥就训斥,想抓就抓,没有一点顾及。
“有什么依仗呢?”皇太后对雍正越来越不了解了。
这次恩科。
不只是文举,还有武举。
文武并重。
通过考试选拔,雍正的殿前官员,又多了很多,足有一百人,还在不断动态变化,优胜劣汰。
大多数文武进士,都调来殿前听用。
雍正不怕人多,就怕能人不够。
人手多了,可以安排更多的事。
雍正有很多想法,也都开始慢慢启动。
这段时间,雍正的作息习惯很规律。
早上6点起来,先锻炼一阵,来自太医的《八段锦》和《五禽戏》。
这是养生功法。
皇太后、皇后知道后,也没说什么。
她们也希望皇帝身体康健。
有些妃子甚至跟风学习,希望能和雍正能聊两句。
还别说,雍正听说妃子锻炼《八段锦》和《五禽戏》后,还真的把妃子叫到养心殿,一起吃饭,讨论,一起锻炼。
这下好了。
雍正的妃子,包括皇后和华妃,都在偷偷练习,想着能和雍正多见一面,多说说话。
后宫妃子,就像是笼中之鸟,虽然奢华,但被关久了,还是很憋闷。
锻炼一下身体,还是有好处。
吃过早饭。
稍加休息。
雍正开始处理朝政。
早朝时间,雍正调整了,不是早上5点,而是早上8点。
早朝结束,雍正带着殿前随侍官员,一起批阅奏折。
当然不只是批阅奏折,雍正主要做的事,是去内阁,商议国之大事。
雍正对这个年代的弊端,知之甚深。
怎么改变?
这需要徐徐图之。
雍正说个想法。
内阁大臣就去制定具体办法。
农业,商业,军队,等等国之大事,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。
边境不安,需要厉兵秣马,这事就安排年羹尧等将领去做。
很多事,雍正都提前做,不会等外敌进攻后,才被动应对。
太医院,雍正也让开展医术比拼,能者晋级,差着赶出太医院。
同时,也让吸收天下名医,进太医院。
让一潭死水流动起来。
太医院这种吃技术的地方,雍正给的压力较大,希望他们能多多进步。
农耕技术,河流治理,雍正也都重视起来,让人考察提拔能臣干吏。
军队,兵器,火枪,等等事宜,也开始变化,鼓励新的发明、创造。
雍正作为一国之君,每天的事,肯定不少。
换做以前,能把雍正累个半死。
现在,雍正合理安排官员,摆脱了繁琐的重复工作。
处理的事不少,有益于国家变好的事,也逐渐安排下去。
但雍正的劳累程度,大大降低。
每天都有时间锻炼身体。
雍正的身体,恢复较快。
雍正不会读所有奏折。
但有什么事,雍正都一清二楚。
没人能糊弄雍正。
敢糊弄雍正的人,都被赶走了。
雍正的厉害,算是在内阁和翰林院传开了,都说雍正是圣明君主。
忙碌一阵,雍正便出去走走,练练《八段锦》,缓解僵硬的身体。
午饭时间。
雍正会让有阿哥或公主的嫔妃,带着孩子过来,一起吃饭。
虽然基本不会跟嫔妃过夜,但好歹见了见,和孩子们说了说话。
这也算是难得的恩德。
因为之前,有嫔妃、阿哥、公主,几个月都跟皇帝见不了面。
午休是免不了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