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9章初有成效 (第1/2页)
自刘备下诏诸州检索隐户以来,诸州刺史严持断法,督促诸郡核查大族户籍。期间骚乱虽有十余起,但皆被郡兵镇压下来。
在七月之时,扬州刺史步骘率先上报,扬州析出男女六万八千三百一十二口。
同月,荆州刺史顾雍上报,荆州诸郡析出男女五万九千六百八十一口。
八月,梁州刺史诸葛瑾、江州刺史徐庶分别上报,梁州析出男女两万六千三百五十六口;江州析出男女四万五千五百七十一口。
经尚书令孙邵核算,除徐淮六郡、南中四郡、交岭七郡外,汉六州共析出男女三十二万六千七百一十九口,与诸葛亮早些日的判断一致。
在这三十三万左右的隐匿人口中,其来源成分复杂,或奴隶,或门客,或佃户。他们或因贩卖,或因贫穷,或因战乱,逃入大族门下。大族为了自己的利益,或主动,或被动,将他们隐匿在户下。
早些年想查出这些隐匿人口不易,但随着刘备威望达到巅峰,以及有诸葛亮的治理,欲析出隐匿人口不难。
刘备皱眉踱步,问道:“孔明所言良机何在?”
“历来青、徐。宛城、寿春,困于受敌,长安以西,务御马超、陆逊,许洛之众,势必分离。陛下掎角并进,民必内应。”
秦宓,字子敕,广汉郡人。其才学过人,善晓天象。
刘备下益州时,广汉太守征辟为官,后被王粲调到内廷任职,负责大汉天象预兆之事。
“诸卿可还有奏乎?”
秦宓出列求奏,说道:“禀陛下,今月太白少阴,实有异象,臣有疏奏。”
张昭作揖而拜,说道:“昔前汉中兴,宣帝末时,其常诏诸卿问政,问天下已是承平,关东为何有流民?民生为何甚艰?”
秦宓轻声咳嗽下,说道:“回陛下,主星者,谓国焉,是为中国。今主星暗淡,当是中国渐衰。其下星有盖主之势,谓臣者,则国内不安;于国者,则南土昌盛,我汉室渐强。”
“如有政绩优渥者,除提拔调职外,再加赐蜀锦、盐糖以为赏赐。此事当有劳长绪,上呈有功官吏姓名。”
刘备听着一堆专业术语,几乎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。
“嗯?”
“诺!”
“如此安乐,看来徐淮无事!”
但诸葛亮、张昭的说法没错,当下正处在他治理国家初有成效的时候,不宜轻易动兵。
刘备捋着胡须,沉声说道:“二君所言有理,今当齐治南土为主,厉兵秣马,以待中国生变。彼时北伐,当尽出南土强者,与贼人决分胜负。”
刘备捋着胡须,笑道:“朕自前岁以来,轻徭薄赋,劝课农桑,军吏修养,是为一时之安乐。今广检隐户,山民归附,百姓析出,当可谓南土大治矣!”
张昭拱手道:“待深远山民归附,南中归朝大治,国力昌盛,甲兵精锐,粮草盈仓,再图中国不迟!”
刘备似乎听懂了诸葛亮言语之意,大方说道:“孔明所言极是,此番检索隐口,今时广检隐户,如扩一州之民,其功当不逊北伐之大捷。内外诸卿多有功劳,朕以为可增发官吏今岁俸禄,以劳诸官。”
即将退堂时,刘备想起什么,问道:“仲邈近日如何?”
闻言,刘备大笑起身下阶,扶起张昭,谓众人笑道:“朕无意夸耀己功,今下之问,实因有北伐之念。”
“讲!”
诸葛亮劝道:“时中国兵乱,尽出南土之地,举国之力北伐,令强者持执戟,羸者转运。陛下身率六军,出襄樊,大驾入洛阳。西命陆逊发蜀汉之卒,军于陇右,授霍峻、庞统大众,直指征寿春。”
刘备将奏疏放下,望着阶下众卿,笑道。
刘备露出笑容,说道:“卿占卜天象有功,当赐钱粮。”
“陛下,臣以为张公所言极是!”
诸葛亮从席上而起,拱手说道:“曹丕虽无曹操之大略,但其善能得贼人心。贼岁有数千万石之粮,民众于汉。兵力丧亡,可复征之。且陛下连年征伐,精兵锐士丧者不少。臣以为今无良机,不宜妄动!”
不是张昭扫刘备的兴,而是刘备近日有飘的迹象,张昭不得不出面劝谏,毕竟历代皇帝初贤后昏者,不在少数。像那汉宣帝文治武功鼎盛,但在后期也开始贪图享乐,闭塞贤臣忠言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